
晶体摘出术的原理
关于晶体的屈光性手术主要为晶体摘出术。单纯就手术方法而言,晶体摘出术与现代白内障手术,二者间无截然区别。其中主要的方法有囊内摘出、囊外摘出、超声乳化术、晶体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。其主要原理就是试图降低晶体的屈光力,使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和眼轴长达到协调。
这类手术的主要适应症是近视度数较高、晶体有混浊的中老年人(年龄>40岁)。对于有白内障的近视患者,手术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。但由于这类手术的对象是高度近视患者,意味着眼轴长、眼球壁薄,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的发病率较高。静脉显示仪而且高度近视眼的晶体后囊薄,韧性及弹性均较差,术中易发生破裂。
这些已足以说明,在高度近视的晶体摘出术中,对手术技术的要求高于白内障手术。已有研究表明,在透明晶体摘出术中,超声乳化术优于囊外摘出术,而且更有必要植入人工晶体,即使度数为零的人工晶体也有必要,这样有助于维持眼球的稳定性。由于近一段时间内的屈光手术发展极快,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屈光手术的时代。但是直到今天,眼科界尚未发明一种安全有效、花费低廉的治疗近视的方法。